西藏海泽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落幕 医联讲了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不久前,北京协和医院举行的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国互联网医院在2018年12月时只有100多家,到2020年12月已发展至1100余家,2021年上半年又新增约500家。

互联网医院不断“建成”,行业发展速度令人期待。但发展不能只依靠速度,如何保证高质量发展才是重中之重。9月2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医联互联网医院协办的2021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全国总结大会在北京落幕,大赛在半年时间里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医生提交的参赛病例。这场辐射全国的大型“学术交流”,让更多医生掌握了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技术,推动了行业内的学术交流,也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风向和思考。

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这半年:规范行业是第一要务

慢病防控工作仍然是整个社会和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而互联网技术,为更好的应对慢病防控挑战提供了新的路径。线上支付和配送系统,打通药品推送最后的一公里;通过互联网医院,让患者对接到了更多专家资源,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由此得到提升;患者用药和随访管理档案的线上化,可以有效沉淀医患数据库和精准医疗模式,增加医患的接触频率等。

正如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张俊清在慢病管理大赛总结会致辞中提及的,互联网医疗技术让医疗服务可以更好帮助医生服务患者,让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令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本点上:互联网医疗需要被规范化,需要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法门究竟在哪里。从这次慢病管理大赛,便可窥探一二。

这场历时半年的大赛,是中国医师协会和医联在专家和青年医生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通过层层案例筛选和专家评审,让真正的优质案例浮出水面,全国范围内的医生都可以参考、学习。如此一来,优质的医师资源和互联网医疗经验就不仅仅停留在头部,基层医生的病例也可以在行业专家的审阅和点评下进行调整和改进,堪称一场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讲堂”。

可以说,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还称不上是“全然成熟”的背景下,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的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是一次从上而下的“纠偏”,是一次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活动。

在助力规范行业发展这件事上,医联是认真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只是践行此目标的诸多事项之一。

在今年6月,医联成立了学术委员会,邀请了我国著名肿瘤病因学家程书钧院士,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等数十位在各疾病领域钻研多年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教授,覆盖了肿瘤、内分泌、感染、心血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个大咖云集的委员会,本质上就是为了让医联在做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参考具有足够权威性的意见。

除了集结了“权威的人”,医联也一直在做“专业的事”:持续产出学科建设成果。在今年年中,医联陆续参与制作了《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除了这两份已经发布的成果,医联还宣布了《艾滋病互联网诊疗管理专家共识》的启动。两项成果已然发布,一项成果箭在弦上。这几项学科建设成果,也是医联在各个学科上为规范互联网医疗的院外管理过程所设计的行业规范,对于相应病种的治疗都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行业内已经对此有了共同的认知:医联是少数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就在上周,医联在学科建设上又有了新进展:携手十余位国内血管外科共同启动了“血管外科慢病管理新模式探索项目”,该项目的牵头人是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陈忠教授。陈忠教授还身兼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沉淀数据、项目专家组共同讨论制订并发表专家共识”,持续与业内顶级专家拓展不同病种的互联网管理规范,医联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033029762225256&wfr=spider&for=pc